亚洲明星网www.asiacool.com 在《狂野时代》最新发布的“视觉”篇章预告片中,易烊千玺饰演的“迷魂者”怪物造型首次亮相,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。“没认出这是易烊千玺”迅速登上热搜,网友们纷纷惊叹于这位年轻演员的形象突破。
这支以默片风格呈现的预告片,运用夸张配乐和棕褐色调标题卡,营造出浓厚的复古氛围。在这部刚刚获得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特别奖的影片中,易烊千玺彻底颠覆了以往形象。

01 怪物造型:从顶流偶像到“迷魂者”的蜕变
《狂野时代》最新预告片展现了极具突破性的怪物造型:佝偻的身形、怪异的举止,与易烊千玺往日形象形成巨大反差。
然而,最打动人心的是怪物的眼神——当特写镜头推进,那双眼中饱含的泪水,瞬间将角色的悲情与人性维度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这种外在形象与内心情感的强烈反差,正是毕赣导演设计的精妙之处。通过这种视觉冲击,影片引导观众思考:何为怪物?何为人性?
舒淇饰演的“大他者” 则仿佛是打开“迷魂者”故事的钥匙,两人在梦境与现实中相互探寻。
02 梦境叙事:五感之旅与百年穿越
《狂野时代》构建了一个极为独特的叙事结构。影片讲述在一个人类已经不再做梦的世界里,有一个怪物依然整日沉迷于梦的幻觉。
这个故事框架允许毕赣充分发挥他标志性的诗意与奇幻风格。
影片以六个章节的形式呈现,以毕赣从精神世界拆分出的六种元素——五感(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嗅觉和触觉)和思维为故事框架。
通过“迷魂者”体验五种感官,跨越一个世纪的旅程,影片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与记忆的价值。
03 戛纳获奖:特别奖背后的艺术价值
在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,《狂野时代》获得了主竞赛单元特别奖。
这个奖项的来历颇为特殊——它是由本届评审团主席朱丽叶·比诺什提议设立,经全体评委一致通过,专为表彰《狂野时代》的独特艺术价值而特设。
朱丽叶·比诺什在媒体会上解释:“这部电影很有创意,关于梦,非常特别。它很打动我,虽然我说不清楚具体是什么,我希望通过一个奖来分享我的感受。”
《卫报》首席影评人彼得·布莱德肖盛赞“毕赣的新片在本届电影节一众影片中,显得大胆而雄心勃勃;它在视觉上令人惊叹,充满迷幻与眩晕感,亦富有拥抱幻觉、非真实与梦境的升华意义。”
04 表演挑战:一人分饰五角的突破
对于易烊千玺来说,《狂野时代》代表了他从影以来的最大突破。24岁的他成为戛纳主竞赛单元史上最年轻的华语男演员主演。
在片中,易烊千玺挑战了一人分饰五角,包括仿生人本体、意识碎片、梦境化身等。
为了诠释好这些复杂角色,易烊千玺付出了诸多努力。他不仅在肢体语言上反复雕琢,呈现出仿生人特有的机械感与觉醒后的挣扎;在声线、微表情等细节方面,也精心设计。
易烊千玺在戛纳媒体会上透露,此次表演他并没有刻意找角色之间的共性,“最重要的是和导演沟通每一个角色的气质。”因为剧本在不断修改,这也需要他不断调整。
05 美学探索:默片风格与通感体验
《狂野时代》发布的“视觉”篇章动态海报,结合该篇章默片风格,以早期无声电影的雏形——费纳奇镜作为主要视觉元素。
在循环的画面中,花由含苞到盛开、再到散落,易烊千玺饰演的“迷魂者”形象也逐渐显现,他眼中落下的泪水,又与最初的花苞形成了新的循环。
影评人“二十二岛主”认为,毕赣一直坚持在触达探索梦境呈现方式的更多可能性,“毕赣这次真正狂野的是,把这五感要在一部电影中全部调动起来,他通过故事及氛围的设置,再加上每一段都不同的背景和手法,成功实现了五感的调动。这样的观影体验,是绝少能够遇到的。”
当掌声在戛纳卢米埃尔大厅回荡长达七分钟,世界看见了中国电影的美学突破。
11月22日,当《狂野时代》全面上映时,中国观众将有机会亲自体验这场关于梦境与感官的狂野之旅。从顶流偶像到戛纳获奖演员,易烊千玺的蜕变正如中国电影的进化——不断打破边界,探索新的可能。

